城市形象VI設計是一個城市文化的外部彰顯,能夠感受到城市居民對于城市的情感對城市生活注入的激情,是城市生活的內在動力,為城市文化和發展提供燃料,彰顯出一個城市的形態和特征,是城市外部的表現, 城市VI設計在城市的品牌形象建設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能夠有效地發展城市形象,加快城市建設.
公共藝術在我國近代時期逐漸發展起來,是在原有的藝術概念的基礎上借鑒國外的藝術形式重新組合加以定義的,在國外被稱為“public”.
因為我國公共藝術起步較晚,所以常見的公共藝術設計有以下幾種形式:城市景觀、城市噴泉、城市雕塑、交通標識系統等.
西安地鐵二號線內的《大秦腔》、《律動之風》、《和諧滿園》等壁畫類藝術,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公共藝術的發展、這使公共藝術在我國有了突破性的發展并為其注入了新鮮的活力.
地鐵所囊括的公共藝術設計中,包括了交通指示系統、廣告牌、服務設施和商業設施等.人們對地鐵空間的功能性和感受性加大,所以要注重使用者的心理、生理訴求.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現代社會VI設計逐漸被得到重視作為新的理論思想,對提高城市環境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在外國眾多國家中,對公共藝術的建設十分關注,因為這可以直接的體現著一個城市和社會的形象與文化.
我國地鐵的標識系統缺乏整體設計的理念,一般都是只考慮各自城市形象的標識設計卻忽略了國家整體的地鐵形象.標識的設計一般在細節、人性化處容易缺失.
我國地鐵站在公共藝術設計方面,還存在著“設計思維上的距離”,缺少科學性的思維、不能很好地傳達文化特色.雖然具有一定設計性,但是不夠重視藝術的整體性,大多建成的公共藝術設計主題不明確,只是生搬硬套國外的設計理念,設計作品千篇一律,缺乏鮮明的地方特色.
鄭州曾經孕育了華夏文化.但是經過歷時長河的洗刷沉淀,鄭州不再為人們所熟知,取而代之的是北京、西安等歷時上的名都,直至改革開放鄭州因為交通火車的發展再次散發光芒.
地鐵空間的VI設計不僅要滿足都市生活公共交通方面的需求,也為市民提供了一種更為方便快捷的交通出行方式,在考慮到普通乘客的同時盡可能地考慮特殊人群的身體訴求.
從建筑的表現形式上來說地鐵也具有豐富的表現力.縱觀國外,歐美一些國家的地鐵車站繼承傳統的文化、采用了拱橋形的形狀結構.而在我們的地鐵空間設計當中,可以將我們的歷史文化元素納入地鐵內部的空間藝術設計當中.
所謂的整體性原則是指將所有的事物聯系在一起進行思考解決,這是城市VI設計的前提,更是城市地鐵空間藝術設計的體現.地鐵車站內部空間的VI設計,要縱觀全局,從整體性考慮,整個地鐵空間的設計都要貫穿這個理念.要從整體設計的主題出發,相互聯系,相互配合,相互融合.
在材質設計中,我們可以體現車站公共藝術的地域文化特色,是設計中地域特色表現的一個重要的切入點,例如在壁畫設計的選材中,我們要注重石刻、精致、現代、安全、便捷幾個方面.
城市化風潮正在席卷全球,城市傳統的設計理念及生活、價值觀遭受嚴峻的挑戰,VI設計的出現轉變了城市居民的審美觀和生活態度,人們對城市形象、北京VI設計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